研學即研究性學習 ,國際上統稱 探究式學習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幫助指導下,從自然科學、社會和生活實踐中選擇和確定主題,在動手做、做中學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集體學習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培養創新人才,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又稱探究式學習。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學習過程。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的模式和標準起源于美國,1980年代美國把"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列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則之一,促進了美國科技創新的發展,被美國認為找到了一條成功的道路。1995年"探究式學習"引進到法國叫"動手和面團",2001年引進到中國簡稱"做中學",就是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實踐中利用學到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式學習既是學習的目的,又是學習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路。
研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不再局限于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當然,這里的"實踐"的含義不僅是指社會調查,收集資料,它還包括選題,制定研究計劃,到大學、科研機構聆聽專家講座、請教專家學者,撰寫研究報告等一系列探究式學習的過程。
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研學旅行是一個多學科融合的課程,要根據學齡段設計開發專業線路和課程。研學旅行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學生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探究形式,提出問題、猜想預測,設計實驗,試驗觀察、尋求實證,數據搜集、整理分析,得出結論、交流表達,集體討論、記錄過程等六大步驟,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書寫研學日志,形成總結報告,提出新的問題。
如果孩子跟著家長到異地轉一圈,聽聽講解、看看景點那也只是旅游。如果組織學生到各地僅限于參觀、瀏覽、拓展,那也只算是游學。
2012年,教育部啟動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研究項目,在安徽、江蘇、陜西、上海、河北、江西、重慶、新疆等8個省(區、市)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工作,并確定天津濱海新區、湖北省武漢市等12個地區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驗區。此后,項目組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穩步推進研學旅行的實驗工作,歷經五年,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約研學旅行開展的實際問題。為此,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的推進提出明確要求,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
《意見》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游意識。
《意見》強調,要加強研學旅行基地建設。各地要根據研學旅行育人目標,依托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等,建設一批安全適宜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并探索建立基地的準入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形成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研學旅行網絡。各基地要將研學旅行作為重要的教育載體,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
《意見》要求,各地要規范研學旅行組織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要探索制定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規程,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可采取自行開展或委托開展的形式,但須按管理權限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并做好學生活動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學校自行開展研學旅行,要與家長簽訂協議書,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權利;學校采取委托開展研學旅行,要選擇有資質、信譽好的企業合作,并與企業簽訂協議書,明確委托企業或機構承擔學生研學旅行安全責任。
什么是研學?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研學旅行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研學的由來?
2013年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國印發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綱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
研學的特點?
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軟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
王司長還針對研學旅行的特點提出了“兩不算,兩才算”。
第一個特點,校外排列課后的一些興趣小組、俱樂部的活動,棋藝比賽,校園文化,不符會研學旅行的范疇。
第二個特點,有意組織就是有目的、有意識的,作用于學生身心變化的教育活動,如果周末三三兩兩出去轉一圈,那不叫研學旅行。
第三個特點,集體活動,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乃至以學校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一起活動,一起動手,共同體驗相互研討,這才是研學旅行,如果孩子跟著家長到異地轉一圈,那也只是旅游。
第四個特點,親身體驗學生必須要有體驗,而不僅是看一看、轉一轉,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動口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在一定情況下,應該有對抗演練,逃生的演練,應該有出點力,流點汗,乃至經風雨、見世面。
研學政策
《國民休閑旅游綱要》
發布時間:2013年2月2日
《國民休閑旅游綱要》中明確提出:“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山Y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并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健全學校旅游責任保險制度”。
|
Copy ? 2010-2020 [黃山春秋國際旅行社] 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L-AH000063 ] 地址:黃山市屯溪仙人洞新苑6幢401室 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羅陽 24小時服務熱線:13675552006 電話:0559-2158777 傳真:0559-2312399 客服扣扣:2523095776 / 2309549956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本網刪除。 E-mail:hscq126@126.com 皖ICP備18014645號-3 ![]() ![]() |
友情鏈接 |
![]() |